“赵国历史人物”之赵肃侯兴建长城

2000彩娱乐平台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2000彩娱乐平台 > 新闻动态 > “赵国历史人物”之赵肃侯兴建长城
“赵国历史人物”之赵肃侯兴建长城
发布日期:2025-04-15 09:20    点击次数:111

“赵国历史人物”之赵肃侯兴建长城

范文华

赵国在开国之初,遭受到了“邯郸之难”的浩劫,幸亏孙膑“围魏救赵”,才挽救了危难中的赵国。然而,赵、魏两国却都因为这场大战而两败俱伤,秦国的威胁却日益深重。

赵国初建,就遭受重创,赵国的后继之君真可谓举步维艰。

赵成侯去世后,太子赵语即位,是为赵肃侯。赵肃侯,就是赵武灵王的父亲。

赵肃侯元年,赵国夺取了晋君所保留的最后一块土地——端氏,晋君被迁往屯留,晋国事迹从此绝于史册。赵肃侯在即位之初就把晋君可怜的最后一点土地收入囊中,从此看到,中原一带的土地已经被瓜分殆尽,列国的封疆格局也基本定型。争夺空余地盘的战争已然临近尾声,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也渐渐拉开了序幕。

赵肃侯二年,赵肃侯与魏惠王在阴晋相会。

由此看来,赵肃侯对父亲晚年的巨大悲伤还是有所思考的,赵肃侯能够理解并积极推行赵国与中原诸国的和睦进程,也许这才是赵成侯立他为太子的真正原因。赵肃侯首先展开的就是积极的外交,对于战争创伤并未痊愈的赵国,赵肃侯的选择应当是稳妥适宜的。

展开剩余72%

赵肃侯十三年,楚、韩、赵、蜀之人朝拜秦国。此时此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改革,国力大增,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这是赵肃侯对秦国的一次考察,此刻,秦国的邻国都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于西方大国的无形的压力。

赵肃侯十六年,赵肃侯从鹿门出发,巡游大陵,成侯时期任命的名相大成午扣马进谏:“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意思正是,赵国正当农事繁忙的时候,一天不耕作,一百天没有饭吃。听了大成午的谏言,赵肃侯下车谢罪,停止巡游。

这就是著名的“鹿门叩马”的故事。大成午所说的情形正反映出了赵国在国力恢复期间的特征。由此可见,赵肃侯出游的规模还是十分浩大的。如此浩大的规模必然要劳顿百姓而耽误农业生产。赵肃侯仿佛也意识到出游大陵的铺张靡费,于是就采纳忠言,下车谢罪。赵肃侯不失为一位善于纳谏的明主。

赵肃侯十七年,赵国在南部的漳水北岸一带筑起长城。

从此时起,赵肃侯才真正地在行动上终止了南进战略。赵肃侯回想父亲成侯的惨痛教训,也在这十几年的执政中意识到了国家战略的失误。但是,赵肃侯并没有完全否定五代君主南进战略的辉煌战果,而是采用修筑赵国南长城的办法保存了这些先祖用血泪打下的丰功伟业。赵国南长城的修建,确定了赵国南方的疆域,巩固了赵国在中原的要地,更保存了先君南下逐鹿的战果。南长城的修建,并不是一个保守的举动,而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南长城的落成,标志着赵国在南部边疆开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赵国的南进战略也由此告终。南长城结束了一个时代,南长城开启了一个时代。

赵肃侯十八年,齐、魏合兵伐赵,赵国用水攻之策,掘开黄河之水灌入敌军,齐、魏联军退去。

赵肃侯二十四年,赵肃侯去世,秦、楚、燕、齐、魏等国各派精兵万人来参加赵肃侯的丧礼。诸侯之礼,已达极点。

赵肃侯的晚年,表现出了如同赵献侯那样的沉稳和冷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从不主动发兵攻击别国。齐、魏等国其实不愿意赵国退出中原战场,因为赵国确实在中原得利颇多,齐、魏两国也因此不愿善罢甘休。而赵国南长城的修建,更是让齐、魏两国倍感气愤,赵国急流勇退、和光韬晦的战略,不禁激发了齐、魏重新抢夺地盘的欲望。而赵肃侯此时已然从中原的战争泥潭中抽身而出,面对魏国进兵,索性掘开黄河退兵;面对齐国的攻打,也并未见赵肃侯兴师动众地予以反击。齐、魏两国从未见到赵国的一兵一卒,也只得卷旗而退。赵肃侯晚年的反常举动更增加了诸侯的神秘感,这也许就是赵肃侯能够赢得诸侯国隆重会葬的一个原因吧。

试想,曾经以恢弘气魄领导了三家分晋的赵国,此时竟然也不得不在掘开黄河之水来退却敌兵。夜阑奔河,波涛汹涌。赵肃侯的心底,又岂能感觉不到赵国在时代潮流发展之中的彷徨与苦闷?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去世。一百年后的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正式即位赵国国君。从赵襄子五十一年到赵武灵王元年的一百年间,赵国完成了建国初年的国力积累,总结了征战诸侯的经验教训,一个全新的篇章正在百年间悄然孕育。

来 源:邯郸晚报

编 辑:张禹 冀翔

审 核:孟庆文

投稿信箱:hd2926@163.com

发布于:北京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